“從1998年算起,聚丙烯裝置是一個已經運行了18年的老裝置了,裝置的工藝相對成熟,要使老裝置開出高水平,只有從精細管理上下功夫”?;ぷ鳂I部主任柯于峰一語中的。大家算了一筆賬:減少一次生產波動,避免一次非計劃停工,就可以挽回上百萬元的經濟損失,確保裝置平穩長周期生產,就是為企業帶來效益。
精細管理體現在工作的一貫制。聚丙烯裝置有自己一套“老規矩”:每次轉產時,都要制訂的生產方案;每批專用料生產前工藝、設備、安全、化驗等共同參加的生產方案討論會,通報生產計劃、具體轉產時間、布置各專業配合要求、通報各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,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,裝置開了18年,這一套“老規矩”也堅持了18年。保證生產指揮的一致性、連貫性和穩定性,確保專用料生產保質保量完成。
降低丙烯單耗,控制綜合能耗,是提高效益的重要環節。推卸丙烯不干凈就會造成丙烯原料的浪費,他們就利用PK501出口壓力與界區的壓力差的技術,比較好的退空了預精制罐里的丙烯,把丙烯原料損失降至最低。經測算,每月需要進行2-3次退丙烯操作,如按原用丙烯P001退丙烯,則每次只能退3-4噸,而用壓力差退丙烯,每次可到8噸左右。該裝置還把各項指標細化,分解到各部門、各崗位。針對不同的天氣情況和生產負荷,制定不同的生產措施。如在夏季氣溫高,汽提蒸汽、伴熱蒸汽就會做相應的調整,減少蒸汽的消耗。效益就這樣被“撿回來”了。